产品中心
在中国输不起的领域里一家曾是行业龙头公司负债百亿破产重组

来源:爱游戏全站登陆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11 02:40:48

  机床向来被誉为工业母机,是制造机器的机器,其重要性毋庸置疑。机床是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生产基础,大到国防武器、航空航天、航母舰船的关键零部件,小到手表齿轮、各类精密仪器等,制造业无论哪个领域都无法脱离机床。

  2013年,一家中国装备制造巨头,跃然跻身全球机床产业的顶级俱乐部,它的名字叫“沈阳机床”。2001年,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(WTO),制造业井喷,机床需求暴涨。作为中国机床业“领头羊”的沈阳机床赶上前所未有的好时代,一路高歌猛进、快速扩张,让沈阳机床跨越式发展。

  在2012年的全球机床排行榜上,沈阳机床已以180亿元的销售额,问鼎世界第一。但这样的成就很快被证明是“昙花一现”。2018年,沈阳机床负债202亿,负债率达99.26%。2019年,再度巨亏50亿元的沈阳机床,不得不接受破产重整。

  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,但在号称“工业母机”的机床产业,却依然难言自主。新中国成立时,中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。“一五”期间,中国构建起由18家重点国企、8家科研院所组成的机床工业体系。改革开放后,国门大开,中国开始大量引进日、德、美的数控技术,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。这些重点国企纷纷和外企合作,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,让他们的实力一度暴涨,但可惜的是,这种学习和进步却没能持续。

  2001年以后,机床业迎来“黄金十年”,行业总产值暴涨10倍,但大部分机床国企已毫无存在感,只有沈阳机床、大连机床、济南第二机床厂等几家企业抓住机遇,走上新一轮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道路。2008年,沈阳机床、大连机床在世界机床企业产值排名前10中,分别位列第8、第10。济南第二机床成了“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”之一,让中国大型汽车冲压产线,闯入了美国福特、日产北美、法国标致雪铁龙的制造车间。

  但当中国市场告别井喷式增长,重新再回到增量有限且全球企业激烈竞争的常态,中国机床业的各种短板再度暴露无遗,曾经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几家领军企业,转眼成为衰落最快的反面典型,并在最近两年集体进入衰败。

  数据显示,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机床企业15.1%亏损;2020年上半年,这一个数字逐步扩大到24.1%。中国机床业曾经的“四大天王”,老大沈阳机床、老二大连机床破产重整,老三秦川机床亏得一塌糊涂,股票披星戴帽。在最新的全球机床企业排行榜上,已经看不见中国企业的身影。

  首先是技术的落后。而技术落后,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研发技术路线的摇摆,国外企业对技术的长期封锁与压制。和汽车等行业一样,中国机床也曾试图走出一条市场换技术的研发之路,并且有过内外合作的甜蜜期,但最终,都失败于国外的技术封锁。

  以沈阳机床为例,1999年,沈机集团开始引进意大利菲迪亚公司的高速铣削技术,进而合资沈阳菲迪亚数控机床有限公司,但却拿不到核心技术。2005年,沈机买下德国希斯,以为技术到手。没想到,德国法律规定“本土知识不得外移”,五轴以上机床技术更对中国禁运。2007年,沈机打算用6000万欧元,买下一套数控系统源代码,但专家一论证:解读要5年,产业化再5年,等到那时技术都过时了。

  但话说回来,美日德的技术也不是大风刮来的。在明知技术买走后,会被低价竞争的情况下,换做是我们自己会愿意卖出这项技术吗?技术引进与合作走不通,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,只剩下自主研发一条路。

  然而,这条路也不顺畅。一方面,大量中小民营机床企业,聚集在山东滕州、浙江玉环等地,陷入低端混战;另一方面,企图打破国外垄断的大规模的公司,投入巨资研发成功后,产生不了利润,陷入越创新、越破产的困局。

  首先,核心技术缺失、国外企业打压是外因,而内因是经营体制未能匹配市场之间的竞争的要求,甚至与产业规律背道而驰,这进一步令其研发与经营状况雪上加霜。

  机床业是高技术门槛、强调专业分工,而且需要长期积累的典型,日本发那科、德国西门子等企业都是长期集中力量,聚焦做单一领域的冠军。而中国机床企业,但凡有了一定的成绩,就会走上贪大求快的道路,沈阳机床、大连机床都是因此走入“万劫不复”的艰难处境。

  比如,沈阳机床曾砸出10多亿打造出世界上第一款智能化、互联化的i5数控系统,并在i5推出后推出i5数控机床。时任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甚至提出要把i5锻造成机床业的“苹果”,颠覆机床业商业模式的宏图,但最终却被证明是步子迈太大。与此同时,关锡友在沈机集团主导了一场变革,打破一次性买卖的经营销售的方式,转为融资租赁方式,推广共享机床模式。

  到2016年年初,i5已获得10000台超级订单,但当年沈阳机床却巨亏14亿元。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,让i5的销量迅速扩大。2018年,i5机床销售额15.06亿元,占营收30.03%。同期非i5机床销售额为23.45亿元,占营收46.76%。然而,债务的增长更加迅速。2018年末,沈机集团债务累计387亿元,负债率达97%。

  几年下来,i5数字控制机床市占率不高,预想生态远未达成。截至2019年上半年,原计划的6万台i5数控机床市场存量仅2.5万台,其中一半以上进驻到与政府合作建立的5D智造谷中,3个基本成熟的智造谷,开机率仅30%。

  截至2019年5月,沈阳机床拖欠美庭线万元,被美庭线缆告上法庭。据财报数据,截至2018年年底,沈阳机床负担债务合计约为202.42亿元,总资产约为203.92亿元。2019年上半年,沈阳机床继续亏损,净资产也由正转负,总负债已经高达789亿。

  至此,沈阳机床走在了破产的边缘。根据2019年11月16日公布的《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(草案)》,中国通用技术(集团)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将投入18亿元控股沈阳机床,持股票比例为29.99%。

 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显示,公司2020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.5亿,同比下降10.2%,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;实现归母净利润-3.6亿,上年同期为-14.1亿元,亏损幅度收窄。报告期内,公司毛利率为-12.3%,同比提高20.8个百分点,净利率为-56.4%,同比提高141.1个百分点。

  从业务结构来看,“工业(机床主业)”是企业营业收入的大多数来自。具体而言,“工业(机床主业)”营业收入为5.2亿,营收占比为79.9%,毛利率为-10.5%。

  沈阳机床失败的原因集中于两点:一方面,为了快速占领市场,沈机定下融资租赁模式,以租代售的策略,结果导致入不敷出。沈机还长期短债长投搞研发与扩张,即使在2017年沈阳机床实施了92.51亿债转股,依然难解现金流枯竭和债务暴雷。再是机床的可靠性相比来说较低,这类问题在I5推出早期甚为突出。

  一位沈机集团上海研发团队人员曾透露,最严重的问题是机床撞刀,也就是刀具在切削过程中轨迹发生错误,正在加工的零件从机身飞了出来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中国机床的可靠性一直被业界诟病,成为质量最大的软肋。其最终的原因,是来自中国缺乏对于基础机理的研究,对机床特性的工程数据库积累不足。工程化经验不足,也没有行业共性技术的支撑,这是中国机床界的一个重大缺陷。

  与之对应的,在有着丰富设计与制造经验的德国机床界,一直有来自大学院所各种实验的大力支撑。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机床所,曾经对几十台机床进行一一测试,每台机床测点两百多个,形成德国机床设计的内部指南。然而中国机床产业居然从来没有国外机床的工程参数数据库,对刚性、频率等事关质量要害的关键参数,基本都是凭着经验办事。设计理念,基本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水平。而且,即使知道哪些参数重要,也缺乏计量检测的方法。这让近十年多蹒跚不前的机床界,出现了自我收缩的内卷趋势。

  有人因此大声疾呼,国家应该赶紧救救机床业,毕竟,这是一个制造大国输不起的领域。实际上,中国的扶持政策早就开始了。1999年,国家对数字控制机床增值税实施先征后返,历时10年之久;2009年,科技部、工信部启动“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”重大专项;2019年11月18日,财政部背景、注册资本1472亿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成立,这个“制造业大基金”,将以更市场化的强力方式,助力制造业关键突破,并重点调研了多家机床企业。

  但是结果呢?我们都看到了。所以光输血没有用,中国机床企业要更多的市场认可,这些要企业自己去争取,否则再怎么扶持都没有用。

  虽然,中国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在重点领域已能自主生产,但因为稳定性、品牌形象等诸多因素,依然让中国自主的高端数字控制机床被排除在部分市场之外,包括本土企业,也都更倾向于购买外资产品。这一切看上去像是机床行业的不争气,实际上也是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性短板。